随着千亿参数大模型与边缘计算需求的爆发,AI芯片已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"新基建"。我国近年来涌现出覆盖云端训练、边缘推理、车载计算等多领域的全栈式芯片企业,以下从技术路线与市场格局展开分析:
一、云端算力主力军
华为昇腾系列
昇腾910:基于7nm EUV工艺,全球首个达芬奇架构AI芯片,半精度算力256TFLOPS,支持大模型训练集群搭建,实测能效比优于国际同类产品。
昇腾310:专注推理场景,适配视频分析、语音识别等高并发场景,已部署于智慧城市等基础设施。
寒武纪思元系列
思元370:国内首款chiplet技术AI芯片(7nm制程),实测ResNet-50性能达同类GPU的2倍,支持云边端协同推理。
MLU系列加速卡:完成与飞腾/鲲鹏等国产服务器的生态适配,支撑智算中心建设。
燧原科技
云燧T10/T20:液冷集群方案实现PUE≤1.1,其训练卡支持千卡级互联,在金融风控、药物研发领域实现规模化商用。
昆仑芯(原百度芯片部)
R200加速卡:基于自研XPU架构,支持NLP与推荐算法,已应用于百度搜索、自动驾驶数据训练。
二、边缘与终端计算新势力
黑芝麻智能
武当C1200:7nm车规级芯片,集成自动驾驶与座舱控制,支持BEV感知模型,已进入吉利、一汽供应链。
爱芯元智
AX系列:通过AI-ISP技术实现低光图像增强,其安防芯片在夜间车牌识别场景误检率低于0.01%。
亿智电子
SV系列SoC:端侧AI芯片支持人脸支付、智能门锁,累计出货超5000万片,占消费电子市场35%份额。
九天睿芯
感存算一体芯片:基于类脑计算架构,语音唤醒功耗仅0.2mW,已在TWS耳机、智能家居领域量产。
三、车载芯片破局者
地平线征程系列
征程5:算力达128TOPS,支持L3级自动驾驶,合作车企包括比亚迪、理想等,装车量突破150万片。
芯驰科技
X9/V9系列:通过ASIL-D功能安全认证,实现座舱多屏交互与ADAS融合控制,获奇瑞、长安定点。
壁仞科技
BR1007nm工艺+770亿晶体管,支持车载大模型训练,已与商汤、旷视共建智能驾驶开发平台。
四、创新技术路线探索
摩尔线程MTTS4000:集成图形渲染与AI训练,通过CUDA兼容层降低迁移成本,支撑AIGC内容生成。
墨芯稀疏计算:采用权重/激活双稀疏化技术,同精度下算力提升4倍,适用于推荐系统推理。
五、产业挑战与未来
当前国产芯片在工艺制程(集中于7-14nm)、软件生态(框架适配度)仍存差距,但凭借场景定制化优势(如车载、安防),已在局部市场实现替代。随着华为昇腾910B、寒武纪MLU370-X8等新一代产品上市,中国AI芯片正从"可用"向"好用"加速演进。